原標題:頭癢難忍 原是蜱蟲“藏”進頭發里
4歲女童連續幾天頭部出現瘙癢,父母撩開她的頭發后竟然在孩子后腦勺上發現了“活物”!5月13日,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醫生在蜱蟲頭部涂抹石蠟油,隔絕蜱蟲周圍空氣后用鑷子將其拔出。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段建平提醒,如在戶外被蜱蟲附著皮膚,一定不要拍打,切勿生拉硬拽,更不能強行拔除,而要及時就醫接受治療。
女童后腦勺有個“小硬殼”
醫生詢問得知,前幾日楠楠被父母送到農村的奶奶家待了一段時間。她的奶奶家養著狗,房屋周圍還有一些草叢、灌木叢。從奶奶家回來后,楠楠就覺得身體不舒服,父母起初并沒有在意。后來孩子說頭癢,父母這才在楠楠后腦勺上發現了端倪,立即帶著楠楠到家附近的醫院尋求幫助,該院的醫護人員沒有貿然將蜱蟲拔出,而是建議楠楠父母帶著孩子到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治療。
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醫生檢查后發現,一個圓鼓鼓的小蟲緊緊吸附在了楠楠的后腦勺上,這個“小硬殼”不易取出,經過仔細辨認,確認是一只蜱蟲。隨后,接診醫生在蜱蟲頭部涂抹石蠟油,隔絕蜱蟲周圍空氣后,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將蜱蟲完整取出,不到5分鐘就將困擾楠楠多日的難題解決了。
“蜱蟲叮咬人后會持續吸血,它的口器有倒鉤樣結構,吸血時頭部包括口器是深深扎進皮膚里的,如在戶外被蜱蟲附著皮膚,一定不要拍打,生拉硬拽很容易將蜱蟲頭部留在皮膚內,增加感染風險。” 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段建平提醒,“被蜱蟲叮咬后,許多人并不會察覺,也不會立即出現嚴重不適,而在數天后會出現發熱、頭痛、肌肉和關節疼痛、皮疹等相關癥狀,嚴重者會出現劇烈的頭痛、呼吸困難、身體麻痹、心悸等。”
蜱蟲春夏季比較活躍
“楠楠應該就是在戶外玩耍時被蜱蟲叮咬的。”段建平表示,“蜱蟲生活在草叢、灌木叢或樹木繁茂的地方,以及動物體表,尤其在春夏季比較活躍,這一時期在戶外遛狗、露營、園藝、采茶、耕種或打獵都可能增加被蜱蟲叮咬機會。戶外游玩、勞作時一定要警惕草地、茶園、灌木叢中潛伏著的蜱蟲。因為小小的蜱蟲會傳播多種疾病,其中由蜱蟲叮咬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最為明顯。這是一種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感染引起、以蜱蟲為傳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,臨床表現以發熱、血小板減少、白細胞降低為主要特征,俗稱為‘蜱蟲病’。”
據介紹,蜱蟲是一種常見于草地、森林和灌木叢等環境的吸血節肢動物,它們主要棲息在這些地區的葉片末端,等待宿主經過以便附著,在叮咬時會分泌一種黏液,同時其黏液中含有可以導致叮咬區域麻木的物質,這使得宿主不易察覺到蜱蟲的附著。蜱蟲會傳播多種疾病,被叮咬后,傷口部位會出現局部紅腫、過敏等癥狀,嚴重時會出現休克、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、森林腦炎、萊姆病等疾病。
被叮咬后切勿生拉硬拽
青島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,去野外游玩和作業的時候,請做好個人防護,攜帶驅避劑。飼養放養牲畜的養殖戶,接觸時注意做好個人防護。同時,家有寵物的人也要隨時注意寵物體表的衛生情況,一旦發現蜱蟲,就要及時使用驅蟲滴劑進行防治。專家特別提醒,發現被蜱蟲叮咬后,可用酒精涂在蜱蟲身上,使其頭部放松或死亡;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蟲,或用煙頭輕輕燙蜱蟲裸露在體外的部分,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。不要直接生拉硬拽,更不能強行拔除,以免蜱蟲的螯肢和口下板留在皮膚里,更不能直接用手指將其捏碎。蜱蟲被取出后,再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處理傷口,并注意觀察身體狀況。
觀海新聞/青島早報記者 徐小欽 通訊員 趙潔
[來源:青島早報 編輯:戴慧慧]大家愛看